为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展示创新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激发教学灵感,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人文社科学院于5月20日下午在德馨楼201举办了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副校长王萌,资深专家崔汉国、刘安心、王佑君三位具有丰富教学竞赛指导经验的教授以及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王玉括为我院四位教师的现场授课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活动由院长助理邢浩主持。
汪红霞老师以“Mastering Interview Questions with the STAR Model”为主题展开授课,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临场应变等各方面的扎实基本功,课程设计紧贴求职痛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并加入了AI语言智能体训练环节,有效实现了AI辅助英语教学。专家领导们对汪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并针对课堂中学生前后表现对比、PPT课件内容等诸多细节给出了许多宝贵且中肯的指导意见。
饶莉老师的授课主题是“翻译中的文化误读”,通过经典误译案例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饶老师课堂讲授深入浅出,加入多个例子,设计丰富的互动环节,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专家领导们就讲课主题、内容设计、案例选择等方面都给出了专业且有深度的点评。
王瑞丽老师的授课内容是《艺术专业英语》课程中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的介绍,用英语讲授了艺术专业知识,王老师尝试使用现代化技术工具制作全景VR交互课件,将二维画作转化为三维虚拟艺术馆,体现了其娴熟的技术应用能力。专家领导们对王老师的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就该课堂内容的侧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曾晓凡老师作为去年年底新入职的教师也进行了教学基本功的展示,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了图片、歌曲、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并设计了多个不同形式的练习用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打造出高参与度的智慧课堂。专家领导们对曾老师的语言表达、课堂设计、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指导。
在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深入研讨中,各位专家从教学设计创新度、技术融合有效度、思政融入契合度等维度进行精准把脉。副校长王萌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保障,要持续推动AI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发展生态。
本次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作为学院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不仅展现了人文社科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前沿探索,更通过专家"问诊式"指导形成了教学质量改进的闭环机制。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王玉括表示,将持续推进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通过教学竞赛、工作坊、教学学术研究等多元路径,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高阶课堂,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筑牢教学根基。